欢迎访问上善惠生活,出境游、国内游、周边游、景区门票预订、本地吃喝玩乐团购。
当前位置:首页 > 旅游攻略

走进河南古代书院,感受尊师重道传统

时间:2024/9/10 15:12:54 作者: 来源:
0
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,都有一群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。

他们的教诲常萦绕耳畔,“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”

他们最想看到的情景是,“桐花万里丹山路,雏凤清于老凤声。”


他们立三尺讲台,用四季光阴,助我们一生进取。


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河南孟州老乡、唐代文学家韩愈就留下了千古名篇《师说》。


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。


让我们走进河南的古代书院,从这些历史上的“文化地标”中,感受尊师重道的中华传统美德。


应天书院


图片

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,坐落着一座幽静典雅、深沉厚重的书院,这就是应天书院。

应天书院(亦称应天府书院)源于后晋,兴于北宋,与当时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、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、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北宋“四大书院”。

与岳麓书院、白鹿洞书院、嵩阳书院坐落于山林之间远离喧嚣不同,应天书院坐落在繁华的闹市,这使得应天书院多了入世的承担与责任。应天书院以其特有的办学模式,开启了北宋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,培养了范仲淹、石介等众多文坛大家和国家栋梁。

典故小课堂

图片

(应天书院的数字化场景鸟瞰图)

在应天书院执教期间,范仲淹虽处庙堂之远亦忧其君,他在应天书院不仅把“天下同文”的校训发展为“以天下为己任”,而且传播“先忧后乐”的家国情怀。

范仲淹执教应天书院时,率先明确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匡扶“道统”的书院教育宗旨,由此推动了宋初学术、书院学风朝经世致用方面的转变,让“天下同文”“以天下为己任”“先忧后乐”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。

嵩阳书院


图片

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,太室山脚下。这里山峦环拱,清雅静谧,建筑古朴雅致。

嵩阳书院建于北魏,兴盛于北宋,经历了佛、道、儒三个阶段。北宋之后,文风大盛,司马光、范仲淹、程颢、程颐等人先后在此聚众讲学,传播儒家理学思想,嵩阳书院成为“洛派理学”的发源地。

今日之嵩阳书院,基本保留了清朝修复后的建筑主体原貌,占地近万平方米、分五进院落,有古建筑106间。2010年8月1日,包含嵩阳书院在内的登封“天地之中”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
典故小课堂

图片

嵩阳书院的讲堂是书院的主要建筑,正房三间,是理学大师程颢、程颐讲学的地方。内部陈列的有教学用具、二程(程颢、程颐)讲学图等,著名的“程门立雪”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

有一天,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,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歇息,又不放弃求教的机会,于是就静静地站在门外,在鹅毛大雪中等待老师醒来,等程颐醒来之时,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。

“程门立雪”旧指学生恭敬受教,现在是指尊敬师长,比喻求学心切、对有学问长者的一种尊敬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师重道、虚心求教,这也是我国流传千年的美德。

花洲书院


图片

(花洲书院牌楼。新华社记者 唐健辉 摄)

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古城东南隅,有一座花洲书院,千古名篇《岳阳楼记》就诞生于此。北宋庆历五年,范仲淹赴邓州任知州,在此地重修百花洲作为治学场所。此书院因坐落在百花洲畔,得名花洲书院。

花洲书院占地200余亩,是典型的书院园林。中轴线上前后分布着书院和文庙两大建筑,有春风堂、藏书楼、大成殿等标志性建筑。东侧是百花洲,奇石叠景、亭榭争辉;西侧是以范文正公祠为主的纪念性建筑群。中西部书院建筑群浑厚大气,东部百花洲秀丽典雅,可谓融南北方建筑风格于一炉。

典故小课堂

图片

(在花洲书院内举行的开笔礼)

“庆历四年春,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。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具兴,乃重修岳阳楼……”鲜为人知的是,范仲淹一生从未到过岳阳。庆历六年的深秋,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,据其寄来的书信及一幅《洞庭秋晚图》,为重修岳阳楼做记,在花洲书院挥毫写就了脍炙人口的《岳阳楼记》。

北宋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,曾师从范仲淹,学于花洲书院。是他写下著名的横渠四句,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,蜚声神州。

及至今日,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姚雪垠、创作“落霞三部曲”《康熙大帝》《雍正皇帝》《乾隆皇帝》系列小说的二月河,都曾在花洲书院留下求学足迹。

伊川书院


图片

伊川书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鸣皋村,南望九皋,东临伊水,西依衡桃,山环水抱,气聚风藏,历来是文化圣地。

伊川书院创建于宋神宗元丰五年(公元1082年),是程颐亲手创办的书院。由于位于伊川县鸣皋镇,所以当时叫“伊皋书院”,程颐在这里教书二十余年。靖康元年(公元1126年),金兵进攻北宋,书院被毁。元仁宗延祐三年(公元1316年)炮手军总管勖实带,重建书院,修九贤祠。元仁宗赐名曰“伊川书院”。

典故小课堂

图片

关于伊川书院的建立,有一段文人的友情故事,故事的主角是程颐和文彦博。

龙门山一寺院旧址属于文彦博所有,程颐想借其幽静著书讲学,于是,给文彦博写了一封求地信。信中说,“颐虽不才,亦能为龙门添胜迹于后代,为门下之美事”。

文彦博有大格局,当时就预料到程颐的讲学之地,能传播当时之“斯文”,能成为“后学之胜迹”。文彦博在回信中写道,“吾伊阙南鸣皋镇小庄一址,粮地十顷,谨奉构堂,以为著书讲道之所。”仗义疏财,免费相送,立字为凭。


本篇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今日优惠更多优惠>>

咨询内容

姓名: 电话:

看不清

他们说...

共1页 总共0条信息 首页上一页 1 下一页末页

在线咨询

客服
客服电话:
18530173453
微信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